新时代聚力“双一流”,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第九届教代会、校本部第四届教代会
暨第十三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学校过去一年来的发展,并就新时期推进学校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对学校2018年重点工作进行说明,请予审议。
一、学校一年来的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年,是学校推进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
一年来,学校坚持“教书育人为立校之本、学科科研为强校之路、医疗保障为固校之基”的办学定位,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社会影响力获得新突破,办学条件实现新发展。
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凝聚力不断增强,环境明显改善,全校上下戮力同心,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广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力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上。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以上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为此,学校重点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学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实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职能,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学校工作各方面。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作为上海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以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制定了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修订了“三重一大”实施办法及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加强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规章制度体系,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结构,以教代会、学代会、研代会为主的民主管理形式及校董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校务治理机制。试点进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育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构建起党政齐抓共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医药特色的育人文化。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督查为契机,切实将思政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抓实抓好。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学校从思政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德育和跨界协同育人导师团三方面不断探索,构建“三位一体”思政工作模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出以“岐黄中国”为重点的品牌课程,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打造了“全员育人共同体”
(二)对标一流聚焦重点,全力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7年,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以部市合作共建形式,统筹支持我校纳入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支持一流学科建设,使我校成为上海市第二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和全国第一所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建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这对学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学校中医学和中药学双双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根据国务院对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学校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形成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推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全面增强学校综合实力。
高峰造尖行动计划初见成效。充分发挥我校主干学科的学术优势,打造以知识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学科可持续发展组织形态,在整体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柔性引智、国际合作、学科交叉三拳组合,打造20支顶尖优势创新团队。源于中医药理论的创新药物研发、面向难治性慢性疾病的中医答案、立足国际科学前沿的中西医结合新探索三大顶尖关键科学问题,产出标志性国家成果。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针灸研究团队分别在世界学术前沿核心期刊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高峰高原学科绩效评估、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获得肯定,ESI学科排名显著上升。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一流教育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与教学、教学与科研、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坚持传承与创新相融合,通过医教协同、科教融通、医文融合、融入师承、内外联动等人才培养机制,以圆满通过教育部中药学专业认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探索“卓越中医药教育”,深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上海市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示范校”,建立大学生创客空间与创业实践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研究生教育坚持以质量和创新为主题,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专项试点,优化专业布局,成功申报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发表学术论文633篇(其中SCI 149篇,5分以上23篇,较去年增加20.5%),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获7项市级奖项,派出研究生海外访学35人。
留学生教育坚持“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向世界传播中医药,培养为医精诚的海外中医人”的理念,以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为抓手,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促进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
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以提升生源质量为目标,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稳步推进和落实招生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建立学生职业生涯实践基地,开拓学生就业市场。
提升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质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的最新规定,完成了学校相关学生管理规定的“废改立”工作。加强学生事务中心建设,提升学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与育人功能。
(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医疗服务能力
学校把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谋划了一批大平台、组建了一批大团队,着力提升承担重大项目和解决重大复杂问题的能力。
自然科学研究在前沿科学和重大领域抢占制高点,加强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策划,培育人才团队,产出重要成果。今年,我校系统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共计12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资助经费共计5989万元,连续7年资助项目数和立项经费数行业第一名。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研发计划14项,立项经费总额1.8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49项,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6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259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81篇(IF>5,86篇),CSSCI收录论文11篇,授权专利120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现新的突破。今年,我校由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组织的人文社科项目招标中,获得国家级项目3项、部市级项目11项,共计14项部市级以上人文社科项目以及两项“阳光计划”获得立项资助,立项总数创新高。
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新增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目前有8家附属医院。校附院与39家二级以上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继续做好海外及内地的医疗援助工作,发挥医疗服务辐射作用,提升社会影响力。积极探索并实践医养结合工作模式,树立养老服务领导品牌。(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学校稳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育并举、分类发展”方式,创新人才发展活力。推进“学术荣誉体系”建设,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2人,国家百千万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增上海市高层次人才6人;柔性引进林国强团队等国际领军人才和顶尖团队;稳步开展全覆盖、分层次的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教师分类发展改革,进一步关心校内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完善选任进人机制和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建立稳健而积极的绩效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全校教职工工作活力。
完善内设机构设置,优化内部管理。对接学校发展新任务新需求,明确学校党群部门、行政部门职能,完成内设机构调整;积极整合学校研究机构与学科资源,组建以研究方向为主导、科研平台为支撑、人员按需流动的三个创新研究院,面向基础前沿研究的交叉科学研究院,面向人文社科研究的科技人文研究院,面向行业产业研究的创新中药研究院,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科研综合实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国际化办学
学校将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刻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切实推进国际化办学从一般性交流向实质性合作转变。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继续深化中捷中医中心、马耳他中医中心、美国爱诺华中医中心建设,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展合作,与希腊签署太极健康中心合作备忘录,参与法中医院健康管理暨健康老龄化论坛、日本第二届药膳博览会。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ISO/TC 249发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中,有2项为我校团队参与研制;我校承担的ICD-11的传统医学章节也即将正式发布;赴英国、比利时、法国和日本举办中医文化和产品技术海外展示,举办中医养生文化展等,加强与海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合作教育,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着力推进全球化视野的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举办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出版《中医药文化》海外版(Chinese Medical Culture),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海外知名度;顺利完成全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工作,促进了我校来华留学工作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力优化办学环境和条件
学校以不断改善教师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基本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学生生活园区、学生食堂、教学楼和实验室进行了改造改善,宿舍增加了淋浴位、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学生自习室等辅助用房;按计划完成各类设备采购、各类项目维修;学生食堂获得2017年上海市高校“六T”实务现场管理达标食堂称号,学生公寓“六T”实务现场管理达标创建。学校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美丽上中医”。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完成IT运维服务台,规范事件报修和IT运维服务的流程;推进校园网改版和英文网建设;建设校园信息监控中心,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搭建了信息运维服务和规范平台。
三是聚焦学校战略重点,做好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着眼于长远发展和内涵建设,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做好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管理;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招标管理办法》,规范招标工作,完成各类招标采购项目208项。
(八)全面落实党建责任,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是切实履行党委三大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三大主体责任“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求,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细化《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2017年)》,明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要求,召开2次党风廉政建设大会,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贯穿其中。校党委着眼于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促进学校系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上海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大学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
三是注重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功能日益彰显。坚持精神文明创建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各类项目评选为抓手,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点的文明工作体系;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新闻宣传格局,努力营造“爱校荣校”文化氛围;完善《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测评指标体系》。
四是重视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发挥学校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作用,开展参与各类武术训练和竞赛活动,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武术竞赛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上,我校武术健儿代表上海市在比赛中获得了2金7银2铜的好成绩;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君子书院、淑女学堂等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成立教工民乐团,推进教职工文化建设。
五是加强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中心组学习会、班子专题学习会,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积极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二级学院班子建设;规范党支部设置和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完成了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和干部考核工作。
六是坚守安全稳定底线,构建和谐校园。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明确安全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妥善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加强和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加强稳定形势分析与研判,做好信访稳控工作。加大各类政策保障力度,畅通信息渠道,不断提升师生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屡创佳绩。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的完成和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师生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结果,凝结着全校师生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凝集着社会各界的鼓励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建设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目标、使命和师生的期待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还需要有力的措施;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二级学院和附属医院参与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二、新时代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发展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6年国家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当前大学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历代上中医人坚持不懈的追求,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要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格局中确定全新的发展方位。为此,我们必须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更扎实的作为和敢为人先的勇气,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贡献力和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聚力“双一流”,要扎根中国大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推进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是中国大学最鲜明的特色。新时代推进“双一流”建设,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要把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办学治校的行动纲领,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大学的历史使命,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我们必须把握良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遵循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规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做好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目标体系,努力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刻上“上中医”坐标。
——新时代聚力“双一流”,要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人格的养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有机统一起来,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落实在教师教书育人上,落实在提高教学水平上,落实在提升教育质量上。
——新时代聚力“双一流”,要坚持人才强校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而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流的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双一流”建设,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等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通过“引培结合”,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调动一切资源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保驾护航,让广大教师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幸福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新时代聚力“双一流”,要坚持内涵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本质上讲,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就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因此,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沉下心来,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发活力等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上下功夫,夯实“双一流”建设的深厚基础,争取弯道超车,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聚力“双一流”,要深化综合改革
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央把“双一流”既看作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要出人才、出成果,又把“双一流”建设作为一个改革项目,要求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投入换机制、以建设换模式。因此,在推进地方高水平和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细化目标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我们要以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破除学校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我们要结合教育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和用好办学自主权,按照重心下移、放管结合、优化职能、提升服务的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学校向学院放权,学院向教学组织、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办学活力;我们要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管理改革,进一步促进管理精细化和执行力的提升。
三、学校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学校深化推进“十三五”、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的关键之年,是“人才强校年”“深化改革年”和“内涵发展年”。我们要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贡献力和社会影响力,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2018年,学校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加明确教育目标,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和优质的留学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在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招生改革试点;要探索完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传承型中医人才“沛然计划”,启动本科生“国际视野提升计划”,优化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体系的软硬件工程等。
研究生教育要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要深化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规模。
留学生教育要继续加强学生的招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内涵建设,建设一批满足留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优质课程和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临床带教基地,深化留学生知华友华的教育,提高育人质量。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满意就业。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核心作用
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之本,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人才的“引培结合”,为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在高层次人才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把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要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更具活力的评价激励机制,继续做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完善“学术荣誉体系”“传承型人才培养体系”;要以重点学科、重大平台为依托,加大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力度,同时遴选更多教师到世界顶尖大学研修;要重点支持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促进高水平青年人才群体性成长,继续实施“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凝聚人才强校的共识,调动一切资源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三)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发挥优势学科引领作用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服务平台、事业发展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是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要瞄准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健康中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部市共建平台的渠道和政策,依托大学高峰造尖行动计划的创新机制,在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在国家级学科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好科技人文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创新中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努力汇聚高端人才、争取重点项目、培育重大成果。
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一批有利于人才潜心教学科研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在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基础上,要打造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公共实验平台。
(四)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学校创建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是学校在现有竞争格局中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布局,继续推进中捷中医中心、马耳他中医中心、爱诺华中医中心建设;举办中医药国际论坛,积极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扩大学生海外访学规模,培养全球视野中医药人才。以国际化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国际化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五)积极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力
推进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助力大学“双一流”建设。附属医院面临国家和区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家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新机遇,医教研协同发展是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实现内涵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建设一流大学附属医院的外部要求的有机统一。把握附属医院学科、教育和产业发展新趋势,破解附属医院在新一轮发展中面对的难题,推进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实践,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助力。
积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为健康上海服务,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附属医院实现一流医院建设目标,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改善医院服务,做好临床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充分利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政策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成果转移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高水平科技服务型科技创新团队,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跨界联手、医养结合的“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活力,积极构建中医健康服务体系。
(六)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我们要按照重心下移、放管结合、优化职能、提升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向学院放权,向教学组织、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办学活力。
要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科研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要深入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和用好办学自主权;扩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充分调动学校、学院和医院“三个积极性”。
要深入贯彻实施《上海中医药大学章程》,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要完善学术治理机制,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要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力度,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三个工作重点,强化审计整改、健全问责机制、落实管理责任;要强化机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效能。
(七)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让师生更有参与感、获得感
学校将更加重视民生,把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师生员工,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师生的幸福感,让全校师生更有参与感、获得感。
我们要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要继续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后勤保障与服务质量;要加快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以教学科研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促进各类数据的互通共享和分析处理;要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美丽上中医”,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要进一步关心离退休教职工,提升离退休教职工的幸福感。
(八)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岐黄中国”系列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推进教师工作部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教育,落实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的新部署。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一岗双责”,筹备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务委员会;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我们要凝练和培育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匹配的大学文化。将大学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要弘扬挖掘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凝聚力。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好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科技人文研究院等文化育人平台作用,继续做好体育和美育工作,做好师生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弘扬上中医精神;我们要切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与凝心聚力作用,把学校各方力量凝聚在学校进步、师生幸福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上。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在新的一年,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迎难而上、不断超越!
谢谢大家!